天予昭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6节,皇长孙的团宠日常,天予昭晖,突出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当上御史,也是因为张居正这个老师的提拔。

刘台他却记得很清楚,二甲第四名,刑部主事改御史,巡按辽东时,李成梁打了胜仗,他却邀功请赏,现行奏捷,惹怒了张居正,奉旨谯责。

刘台怀恨在心,上疏弹劾张居正,指

出考成法是张居正暗含私心,想要掌控和打压言官。

而后,傅应祯也跟着弹劾张居正,二人都被万历杖刑、革职。

偏远地区做推官的刘台,查无此人的傅应祯,赋闲在家的张四维,调往南京的王锡爵……回想一下这些即将要和张居正对着干的大臣们,在张居正还没当上首辅之前,就因为各种原因,远离朝堂。

冯保觉得,这一定不是巧合,这是有人有意为之。

回想前面这十多年,张居正看似什么都不做,不争不抢,专心给朱翊钧当老师,实则,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他早就为自己当上首辅,推行变革扫清了障碍。

那么问题来了,他这未卜先知的本事究竟是哪里来的?

难不成,他和自己一样,也是个几百年后的明史爱好者,一不留神穿成了首辅?

但很快,冯保就否定了自己的猜测。如果真是这样,他们相处了十几年,思维方式,语言习惯都有迹可循,他仔细回忆了一下,并没有。

他想,以他和张居正现在这关系,不如就直接问吧,转念他又打消了这个念头,恐怕非但问不出什么,反而还会暴露自己。

冯保左思右想,决定先不纠结这个问题。不管这位元辅先生究竟打哪儿来的,目前看来,至少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很快,在朱翊钧临朝的日子,就有官员在朝堂上议论考成法。

不出意外地,除了张居正的门生,科道官集体反对,其他文武官员也是反对者占绝大多数。

无论他们有多少私心,嘴上都是那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违反祖制。

这句话朱翊钧从小到大不知道听过多少遍,开海禁的时候,反对派就拿祖制说事,在江南清丈土地、推行新政,还是违反祖制,隆庆和议、俺答封贡都是违反祖制。

两百年过去了,祖制好像变成了压在大明王朝头上的一座大山,只要搬出来,就能将任何改革摧毁在萌芽阶段。

其实,这些大臣们打的什么主意,大家心知肚明。

明朝这些官员,真正从贫苦人家高中当官的极少,其实家境都不错,不是官宦子弟,就是士绅望族,要不就是王崇古、张四维这样,家里经商的。

他们当官就是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家族的财富和地位,至于老百姓苦不苦,他们根本没有考虑过。

就算是贫苦人家考出来的官员,他们十年寒窗跨越阶级,想的也是尽量累积财富和官爵,让自己的子孙不再受苦。

大明官员的俸禄本来就低,没有人会吃力不讨

好,去管不相干的人的死活,更不要提王朝基业。

大家只想谋个肥差,利用职务之便拼命敛财。

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朱翊钧这皇帝当了不到半年,已经很能体会祖宗们的不易。

有时候也并非皇帝想摆烂,实在是这些文官心眼太多,势力太强,皇帝也奈何不了他们。

朱翊钧听着这些老头儿你来我往的争论,个个心怀不轨,又慷慨激昂,还把别人当傻子,以为看不出来。

他看向站在最前面的张居正,他面色肃穆,眼神坚毅,无论听到多么激烈的反对意见,都不会让他的神色露出半分破绽。

众人吵完了,这才看向朱翊钧。有人站出来,跪在大殿中央,是户科给事中余懋学,痛心疾首的说道:“陛下,太祖高皇帝在立国之初,就曾告诫后世子孙,必恪守祖制,臣下有敢奏请更改者,要治以变乱祖制罪。”

其实,张居正已经料到这些人会逼着朱翊钧给个态度,也提前给他想好了说辞,让他推给内阁便是。

但朱翊钧听他们左一句祖制,又一句祖制,还把太祖高皇帝也搬出来了,实在忍不了,拿起一本奏折,随手一抛,那奏折不偏不倚,正好落在余懋学跟前,把他吓得一哆嗦。

朱翊钧沉声道:“第四页,第三行,念。”

朱翊钧不比穆宗温吞的性子,说话时颇有几分世宗的气势。

朱翊钧从小习武,身高体格长得比同龄人更快一些。遥想当年世宗登临大宝之时,比他大不了几岁,应该也是这般模样。

果然是世宗养在身边的小皇孙,称他一声“小世宗”倒也合适。

余懋学抖抖索索捡起奏疏,按照朱翊钧的要求,翻开指定那一页,开始念:“查得《大明会典》内一款,凡六科每日收到各衙门题奏……以是知稽查章奏,自是祖宗成宪。第岁久因循,视为故事耳。请自今伊始,申明旧章。”

余懋学的声音越来越小,在空旷的大殿内有些听不真切。

别人听不真切,朱翊钧耳力好,听得清清楚楚。

但他仍是掷地有声的问道:“大声告诉朕,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它小说相关阅读More+

厌男症候群(nph)

奈何桥下的摆渡人

魔教圣女成长手册

裂脑少女

[综漫] 路过全世界后到处都有我的传说

云长绘

[足球] 谁说前锋不能带猫猫啊

一口西多士

茉莉甜瘾

依存体质

[综漫] 我不想运动

奥特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