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予昭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10节,皇长孙的团宠日常,天予昭晖,突出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太后问:“只是什么?”
朱翊钧为难的叹一口气:“只是福建要打仗,河南、山东要治河,国库最近实在挪不出银子,要不咱们缓缓?”
太后想了想说道:“这好办,我素来深居简出,也攒了些银子,在宫中修建佛堂可以放一放,先修缮保明寺,你看如何?”
“好!”朱翊钧爽快同意,说完他又皱起眉头,“不过,我回京的时候,路过保明寺。”
太后握着他的手:“如何?”
朱翊钧道:“感觉……香火不够旺盛。”
太后皱眉:“这是为何?”
自从穆宗登极,到现在十多年过去了,她再未出过紫禁城,也未曾到过保明寺。一切关于这座寺庙的信息,都是请来的高僧告诉她的。
朱翊钧道:“儿臣认为,是因为凉水河。”
“凉水河?”太后不懂,香火旺不旺,跟河有什么关系?
一旁的张居正敏锐的察觉到了什么,忍不住抬眸看向朱翊钧,在心里夸赞他的学生,真是个小机灵鬼。
第章 朱翊钧颇为忧心的……
朱翊钧颇为忧心的说道:“天顺初年修建保明寺的时候,曾经在凉水河上修建了一座石桥。”
“不过,历经一百多年风霜,石桥年久失修,损毁严重,终于,在嘉靖初年,不堪重负,塌了。”
“于是,百姓要前往保明寺,须得绕道几十里路,从另一边的桥过凉水河。”
“可是,京郊的寺庙又不止凉水河一处,渐渐地,百姓们便选择其他更为便捷的寺庙上香祈福。”
“母后您看,这菩萨再怎么灵验,也怕无路而往,没了香火供奉。”
皇太后听得若有所思,片刻之后才点点头:“皇帝说得有几分道理。”
朱翊钧一把揽着她的胳膊:“所以呀,修寺庙解决不了问题,咱们先修桥,修了桥,百姓们才能通过凉水河,直达保明寺,母后你说是不是?”
“皇帝的意思是,咱们出钱修桥?”
朱翊钧点点头:“修桥。”
太后又看向张居正:“元辅先生以为如何?”
张居正躬身上前,抬眸去看朱翊钧,后者也在看他。张居正道:“太后仁慈,修建寺庙是为大明祈福,修筑石桥亦是造福百姓,先修桥,再修寺,岂不两全其美。”
太后看一眼张居正又看向朱翊钧,心照不宣:“行吧,就依你所说,在凉水河上修桥,这银子我出了。”
朱翊钧赶紧跪下磕头:“母后圣明。”
皇上都跪下了,一屋子人也跟着跪下磕头,称颂太后圣明。
趁此机会,张居正又提起一件事情:“陛下早已成年,如今学有所成,臣以为,待年后,陛下应亲自处理朝政。”
这是要让朱翊钧亲政,但太后听了却皱起眉头:“不行,他还没有大婚。”
按照惯例,明朝皇帝大婚之后未必能亲政,但亲政必须在大婚之后。
张居正却表示:“陛下天资聪颖,圣明决断,早已具备处理政务的能力,也是大明皇帝受命于天之职责,应尽快亲理朝政才是。”
太后看了一眼朱翊钧,仍旧不很放心:“先生亲受先帝的托付,望仍能对皇上有所教诲,帮助他处理国事,不负先帝对你的信赖。”
张居正明白她的意思,她在担心自己以退为进,说要皇帝亲政,紧接着请辞,以此来将权柄进一步握在掌中,专权擅政。
或许上辈子,张居正有这样的想法和举动,但这辈子不会,因为他的学生完全长成了他希望他长成的模样,并且能做得更好。
他是真心实意希望朱翊钧亲政,也是真心实意要辅佐他,扭转一个王朝滑向深渊的结局。
退一步讲,就算挽救不了大明王朝,他也想给自己留个善终,不至于死后清算。
张居正朗声道:“臣为内阁首辅,陛下亲政之后,自当全力辅佐,不负先帝所托。”
太后还是不甘心,他看着张居正:“你怎么就不懂我的苦心呢。”
身为亲娘,太后早就感受到了朱翊钧对大婚的事情并不那么上心,甚至有些抗拒,她想这或许是受了先帝的反面影响。
她想以亲政作为条件,让儿子先成家后立业,大婚甚至做了父亲之后,才算真正成人,有能力决策国家大事,到那时才能安心将祖宗基业交到他手中。
若依照张居正所说,年后就让他亲政,朱翊钧便没有了后顾之忧,更要将大婚之事一拖再拖。
那她这个皇太后何时才能抱上孙儿?
朱翊钧安静的立在一旁,不吭声。只见张居正跪了下来:“太后,陛下外出游历两年归来,定然是要励精图治,任贤革新,干出一番伟业。”
言下之意,你就不要总是给你儿子当绊脚石啦,赶紧回慈宁宫享福去吧。
既然张居正这么说,太后也不好坚持,她又看向自己儿子:“钧儿,你答应过母后,明年一定大婚,不许反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