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3章,晚风絮,池巧,突出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林向晚刚升入大学的时候,对一切都抱着最美好的期待,家里人常说:到了大学就轻松了!她被洗脑了十八年,用堪称“惨绝人寰”的高中三年,拼死拼活考上了临港大学,尽管高考那天突然到访的生理期害她算错了一道数学题目,最后不得不被调剂到英语专业。但这并不影响她即将自由的好心情,那时的她对人生并没有什么远大的目标和规划,坚持了这么对年的努力学习也只是为了不让父母在他人面前丢脸,考进临大已经是阶段性的胜利。
和好朋友在同一所学校,军训也没有想象中痛苦,哪怕课表上一周四天早八,林向晚也能苦中作乐,毕竟高中每天五点半就起了,不是吗?食堂多到一星期都去不完,美味又便宜,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但被排满的课程折磨三周之后,林向晚的天还是彻底塌了。
作为全国排名前几的高校,临大的老师专业水准很高,可又不同于高中时期,老师们不会兼顾所有人的接受能力,除了书上的内容,还会穿插许多其他知识,一不留神就错过了重点,每节课都需要提前去占座,每节课都需要打起十万分的精神学习至少二三十页的内容,还有数不清的不能随便糊弄的课后作业。
身边的人还都那么优秀,连停下来缓口气的时间都没有,压力的大山悬在头顶,岌岌可危。
所有的一切堆叠在一起。
就在林向晚熬了一个大夜交上去的英语阅读作业只得了七十五分的时候,她忍不住哭了。
然而又不能放声大哭。
诺大的机房里只有她和江叙两个人。
透明的玻璃墙外不断路过来往的学生,没有人朝里看,可林向晚还是觉得羞耻,她已经有十年没考过这么低的分数了,而这连考试都算不上。
她的词汇量不低,初高中英语靠语感也能写个全对。大学的阅读作业里却有很多她不认识的单词,好不容易碰到了认识的,却又不是她知道的那个含义,一篇三千字的文章读下来,连基本的文章大意都弄不懂,更别提后面磕磕绊绊写完的题目。
面前摊着一本gre词汇书,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江叙的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打,代码顺利跑完,林向晚都未曾翻过一页。
明明只有二十六个字母,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讨人厌的单词?难道每一个外国人都能认识这么多单词吗?为什么中国人的一生都要这么努力的学习?
她对英语产生了一种极为强烈的厌烦情绪,生理性不适,看到那些单词,既想哭又想吐,又怕影响到江叙,干脆趴在桌子上装死。
没什么难度的作业,半小时内就能轻松完成,为了拉长时间,江叙硬是给上了个“满汉全席”,再微微瞄一眼身侧,嘴边勾着的笑意渐渐消失。
有人似乎不那么如意。
单词书上几个显眼的拇指大小的圆圈,水波一样晕染开。
背对着他的脑袋和肩膀还在颤颤巍巍不正常的起伏。
原以为她只是学累了在休息。
现在一看,这书哪里有翻过一页?
来时还在奇怪,明明才开学不久,怎么就直接上难度开始背gre了?江叙拧着眉头思索了一阵,食指轻轻拍打着键帽,片刻后,他打开网页,键盘上再度闪起蓝光,黑进了林向晚的校内账号。
得到答案后,江叙脱了外套,盖在林向晚身上,也不戳穿她。装睡都装不像的人,自然不会撒谎,可自尊心和好胜心又比天高,也不能指望她会对自己诉苦。
临时接了个有些艰巨的任务,江叙却觉得,倒比那些无聊的作业有趣得多。
一周过去。
这次的学习地点变成了三食堂的二楼,二楼被承包给个体商户,每个窗口都有不同的餐食,非饭点的时间窗口仍会开放,但食堂内并没多少人。
靠近窗边的座位是沙发卡座,除了林向晚和江叙以外,还有其他正在准备各类比赛的同学围坐在一起讨论。
林向晚到的时候,江叙正在笔记本电脑上打字,桌上摆了碟刚炸出来酥酥脆脆的金黄色薯条。
大多数时间,他们都在学校实验楼没人的机房学习,普通电脑跑不动数据,林向晚的作业没那么多要求,哪都能做。
她坐下从包里抽出英语六级真题,一边拿了薯条吃,手撑着下巴思考,是不是江叙今天的作业很简单,不需要去机房就能完成?可对江叙来说,好像也没什么很难的,去机房也不是因为题难,而是硬件设施的必要。
独自想了会,林向晚歪着脑袋看江叙,他认真专注时的样子十分迷人。
眼睫微垂,高挺鼻梁的弧度和利落的下颌线拓印出立体而又分明的侧脸轮廓,有着少年人天然的桀骜恣意,这份天然又带着足够喧嚣的资本。
那种不希望父母丢脸的学习内驱力,在一次次林向晚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潜移默化的多虑中,慢慢转变成了不想让江叙丢脸。
虽然还没有正式见过彼此在新学校教的新朋友,可他们在一起的事情并不是秘密,林向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